对于互联网专家来说,他们应该已经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吧,在写以下文字之前并没有特别去做数据调研或者看任何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只是个人的一个侧面观察。
在国外类似的情况可能还比较少,但是对于任何东西都喜欢有多个选择的东亚国家,特别是国内,这种情况已经特别明显。例如短视频有快手和抖音,下单购物更是繁杂,也有淘宝和拼多多相互抗衡,虽然为了快速吸引用户,它们在营销策略上会进行人群细分和定向营销,但是在用户属性上的重合度越来越高,比如快手和抖音,如今你能说抖音就更高级更精致么?你能说淘宝就比拼多多更好么?如果不是经济下行,拼多多的用户恐怕仍然处于购物鄙视链的底端吧,但是我们知道很多即便侧重中高端的品牌,也在拼多多有品牌旗舰店。
这种App 造成的群体分裂已经是事实上的存在,过去很长时间,拼多多的很多营销策略都是很多人口中的“不耻”,抖音用户会对快手嗤之以鼻。
但是每个App内,也逐渐在衍生新的信息孤岛,甚至孤岛之间逐渐呈现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偶像明星的粉丝圈,他们会在微博,抖音这样的app内不断打造属于“自己人”的信息层,逐渐逐渐的就构成了信息孤岛,比如你从来不用搜索,你的所有信息都来自于抖音主播和她的粉丝群,仅仅粉丝群内消息就已经消耗掉你的大部分精力,那么你怎么会想到用搜索去看看不同的东西呢?这样的信息每天都不断在叠加,随着粉丝群人数的增多和信息的噪音逐渐减小,粉丝就会逐渐形成固定的认知,这样的认知又反过来加固了信息孤岛,从而导致这样的孤岛就变成了堡垒,内外都不可破。
这样的信息孤岛如果不具备对外攻击的属性,倒是也乐得一个封闭生态,但是如果对外攻击,那么它就会造成孤岛与外部的矛盾,而由于长期的信息孤岛,有时这种矛盾就不具有可调和性,那么孤岛内外的用户和粉丝就会形成二次甚至多次的分裂和聚合,甚至相互之间开始线上骂战,延伸到线下生活里,造成更大的矛盾。
这样的信息孤岛有其必然性也有App运营的促使,通过算法,信息聚合和信息的传播等手段,不断制造和破坏这样的群体聚合,那么就可以给平台带来更有效的内容经济和粉丝经济。
但是信息孤岛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养成极端的用户群体,而且容易形成诈骗现象,例如我们已经熟知的卖课,卖信息差,卖工具等等,因为信息孤岛内的人, 对于信息孤岛的主播,是具有更大的信任和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