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快跑的业务并不惊讶,因为无人驾驶的测试这种新闻已经很长时间了,大家已经习惯了 ,并且因为国外没有实际投入和相关的爆炸新闻,所以我们一直以为国内也不会那么快投入,但是这是一个错觉,现在萝卜快跑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应用时的差异化。
智能化的新生产力
虽然萝卜快跑现在呈现的措施是每辆车背后都有一个“远程司机”,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短途出行业务来说,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加入你是一个司机,将来你的应聘方向更多了,但是作为一个提供短途出行业务的从业者来说,可能要面临挑战,并且考虑如何在这场不对等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已经有网友在说,无人驾驶最可怕的还不是出租车,而是跑长途和高速业务,因为高速路段相比城市道路更简单,出发地和目的地更单一。
所以我们必须承认,虽然它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完全的智能化或者跟我们想象的有差距,但是如果没有外部条件干预,它会扩大化,甚至很快覆盖更多城市。因为相比较中低端的从业者来说,无人设备显然无论对于政府管理,风险管理来说都是利益最大化的一种选择,这种背后的无情我们必须认识到。
是否会产生就业危机
滴滴当年逐渐做大并且逐渐稳定占据市场的过程,面临的状况并不比今天简单,但是新兴的行业就那么快起来了,随后货拉拉也兴起,它们是否造成了就业危机?现在看并没有,它们相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它们的直接竞争者是国营出租车行业,这是一次商业市场的成功反击。
无人驾驶的车辆依然会冲击国营出租车行业,也会冲击滴滴行业,甚至是货拉拉的行业。这次不同的是人的工作变少了,想要进入的门槛变高了,如果大量投入,势必会导致司机这个行业的就业危机,起码短期危机是存在的。
但是在用车市场,有很多不同的情况,越是希望统一的工具,效率和变化往往并不是最高的,所以如何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会成为新的增长点,比如灵活的用车时间,灵活的用车情景。很多人说司机提升服务态度 ,帮助用户搬行李什么的,这些不是终点,因为消费市场会直接决定的。
真正的危机
过去几年,感受最深的就是智能化,自动化带来的人性化的单薄甚至消失。为什么欧美社会对于这些的投入并不积极,可能这也是个原因。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我们面临的指纹,人脸识别,监控,以及在这些便利条件下的刚性后果。
举一个智能公寓的例子,如果你晚交几个小时,那么你的门卡密码或者人脸识别就会失效,你将无法进入你的公寓,如果你在当天晚上之前仍然无法解决,那么你要去哪里居住呢?没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
同样的,如果都是智能无人驾驶,你的某个条件不满足了 ,那么你怎么办?这种刚性后果,没有人会考虑。
更多的情形会很多,这才是真正让我们面临的危机,这种危机会是每个人的问题,幸存者偏差只会越来越偏离真实的人类和真实的人性。
结束。
本篇并不是很深入的探讨,因为我们尚不清楚政策上是鼓励快速部署还是观望。